宅急送化险:突围内热外寒
越是内热旺盛,越容易外寒感冒。但2008年内热与外寒都让宅急送赶上了,宅急送截止2008年11月连续15个月亏损背后,是其从普件快运到小件快递的急速转型和快步扩张的内热攻心。而金融寒流袭卷更让这个蜕变者如激流漏船,颠簸可怕。
“好在我们在2008年11月份紧急刹车,到12月份扭转了亏损局面”。宅急送现任总裁陈显宝向笔者谈及此事,流露出如释重负的感觉。但2009年元旦陈平辞职及其另立门户“星晨急便”,又给宅急送刮来诸多风言和猜测:家族矛盾,高管倒戈、同业竞争……宅急送的前路似乎被蒙上新的迷雾?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
宅急送改革引发的经营危机,实际是时代烙印的反馈,对宅急送来说,要从过去的教训中把握形势,认清问题;对同类企业,应有所启示。
大跃进式改革
“宅急送从创立到现在,从没有亏损的记录,30万元起家到2008年近两亿的净资产,可以证明我的经营管理没有让大家失望。2008年的亏损是搭建小件平台,普运业务向零散小件业务转型,实质上是重建了一个新宅急送大量的投资所致。顺丰也亏损,申通、圆通更缺钱,他们的老总没有休息……”
在陈平2009年元旦致宅急送全体员工的公开信这段话中,不难读出陈平一贯的自信,乃至自负。不过,这段话本身似乎自相矛盾:既然从创立到现在从没亏损的纪录,何来2008年转型亏损(连续15个月亏损)?既然经营管理没有让人失望,何以因搭建小件平台而导致连月亏损?
而另一个事实是在陈平休息后(2008年11月),受公司董事会所托的执行总裁陈显宝(陈平大哥),适当调整战略,在12月实现扭亏增盈。仅用两个月让宅急送从连续15个月失血路上起死回生,尽管这次抢险成功还有董事会注资1亿多元鼓舞士气等因素,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此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。
宅急送一分公司总经理对笔者说,“我的职位在2008年一年就被调了五次。机构改革中,公司分了又合,合了又分,造成管理混乱,服务质量大降。9月份本来是我们的旺季,但2008年9月是收入大时,我们的质量也降到点。9月份,宅急送准点率降到历史点58%.”
何为分了又合,合了又分?“2008年7至9月的3个月间,宅急送每个地方分公司被破为快件公司、普件公司、运营公司三家分公司,每家公司设一个头,这样原来一个头管理的公司变出三个头;而原来每个分公司的行政、财务、人事三个部门又分别独立,来协调三家新分公司,这样原来一个分公司出现六个头。最终各行其是谁也管不了谁。7月里,全国35家分公司分家独立,后来不得已又重新整合。”
分合调整缺乏周密调研与考量不言而喻。管理之乱使得服务质量急剧下降,因为快递服务不同于别的领域,它靠服务链运作的,断了一个链就像火车脱了一节,没法运行。
而对这种人事调整,陈平在博客中道出初衷,“宅急送十几年六下来了很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,二线、三线与一线人员比例严重失调,机构臃肿,人浮于事。只有通过大手术才能解决。……在整个资源调整配置中,人员的调整是步,因为只有人员调整合理了,车辆、场地、机构才能搭配合理。”
坚持改革家族企业,陈平用心良苦。但如何动这大手术?如何把握时机?如何把握步骤?如何把握分寸?
2007年,金融危机已在美国出现。2007年7月,陈平启动宅急送主业向快递转型的攻坚战,同时网络全面扩张等。宅急送改革期间正逢美国金融风暴逐渐深入中国,连续亏损和改革遭挫背后是否有金融风暴作祟?